莱芜区将“生态立区”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环境治理、人工造林、节能降碳等举措,综合施治,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生态立区擦亮底色,让绿水青山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为基 守护碧水蓝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莱芜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力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PM2.5和PM10浓度分别改善9.1%和8.8%,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对钢铁、电力等18家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产污环节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印发《莱芜区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对有毒、有害气体项目从源头管控。
启动了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行动,实施推进污水管线清淤检测与功能修复,市政道路、小区雨污分流工程,青草河、红土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汶河城区段生态提升改造等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完成全区14个镇街16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镇街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通天河、方下河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桃花峪水库、谷堆山水库被评为省级乡村小型样板水库,河湖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了危险废物风险集中治理专项行动,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整改矿山隐患50个,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5个,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3家、省级5家。完成人工造林2800亩、森林抚育1万亩,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20个。
节能降碳协同推进。实施“四减四增”行动,创建市级绿色发展工业园3家、绿色工厂7家,泰钢集团获批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全区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5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16万千瓦,绿色低碳发展更有成效、更可持续。
扮靓颜值 提升城市气质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气质来源于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才会越来越美丽。
莱芜区以“人民城市靓丽莱芜”为目标,推行环卫保洁精细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落地落实,引领社会新时尚,群众的舒适度、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按照“一冲三扫三洒”作业标准,道路机械保洁率和洒水率实现了100%。推进公厕“建改提”,城区83座公厕实施24小时免费开放。
健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试点推进“公交式”垃圾运输网,打造“定时定点定线路”分类收运模式。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坚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紧密结合,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区、镇(街)、村三级联动,促进城乡环境提档升级。
点绿成金 生态游成富民路
每逢周末或假期,乡村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爬山、露营、骑行、垂钓……
一年来,莱芜区乡村旅游亮点频现。山里老家景区入选国家3A级景区,王老村获评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独路村、大罗圈村入选第三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鹁鸽楼村创建成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在新一批“泉城人家”民宿评定名单中,雪野山居7间客房获评五星级精品旅游民宿,故乡的云、山中石筑入选民宿集聚区。
凭借山水相融的自然优势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莱芜区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成为首批山东省文旅康养10强县之一。制定了《莱芜区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做好规划编制,立足全区8大主类、292个旅游资源单体,全区一体、多规合一,着力构建“双核引领、三带串联、四区共建、六大集群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为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了有力指导。
青山藏金,绿水淌银。借着这一金字招牌,莱芜区深耕康养旅游理念,不断点绿成金,精心擘画内涵深厚、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逐渐走出一条“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助力发展的“不动产”,不仅美了村庄,还富了村民。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 莱芜区:“拼”出一个新突破 02-06
- “向美而行”增底色 02-01
- “推陈出新”谋突破 02-01
- “栽桐筑巢”引凤来 01-18
- 莱芜区:聚八方英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