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莱芜区坚持全领域谋划、全链条招引、全方位推进,系统谋划49个产业类项目和40个基础设施类项目;洽谈引进项目210个,引进市外资金23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045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字,都是莱芜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推进的生动注脚。莱芜区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一号工程”不动摇,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以赴抓招商、聚产业、稳投资,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向好态势。
创新“打法” 释放招商活力
“今天的莱芜,拥有战略交汇的政策优势、互联互通的交通优势、开放合作的平台优势、兴商安商的环境优势,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2022年7月28日,在莱芜区2022年“双招双引”推介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莱芜区领导干部真诚地向在场企业家到莱芜投资兴业发出了盛情邀约。
招商引资没有看客,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新形势,莱芜区在新一轮的“双招双引”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新打法”。从优化和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入手,先后出台多个文件,突出产业招商,在产业招商部门成立产业发展科,并成立招商项目评审组及决策委员会,实现决策程序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从体制上解决招商引资“招什么”“谁去招”的问题,构建起“全域、全线、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2022年,通过领导带头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莱芜区共举办招商活动10次,接待客商48批,洽谈项目112个。
精准发力 提高招引实效
莱芜区从“拾到篮子里都是菜”到“抬高门槛招商选商”再到“招大商引好商”,不断调整优化招商机制、精准发力,从而推动开放型经济持续更好更快发展。
梳理招商图谱,绘制招商地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进一步梳理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合作企业,绘制招商图谱,做到按图索骥、精准招商。
强化以商引商,打造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发挥招商主体作用,逐步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目前,已研究确定山东重工集团、山东正泰电缆有限公司等有合作需求的企业10家,并开展以商招商。
优化招商载体,增强招商引力。引导功能区错位发展,明确三个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如高新区主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发挥平台公司载体作用,特别是嬴城产发集团始终把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载体,全力以赴推进“一苑两总三区”协同共建(一苑即济南侨梦苑,两总即嬴城创业大厦、莱芜医药产业园双子楼总部经济体,三区即莱芜医药产业园区、嬴城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嬴城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做优环境 招商稳商更安商
2022年4月,在莱芜区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嬴城宏济堂二期、大王庄孵化园基础配套建设等3个同批次供地重点项目实现“多证连发”,重点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呈现常态化。
莱芜区在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的同时,“加速度”提升项目落地,做优环境,做到招商稳商更安商。
要素保障精准有效。“三区三线”划定获批,44个项目通过精准用地审查,累计供地4600余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8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722亩。争取专项债项目19个,下达资金19.6亿元;恒丰银行、平安银行入驻莱芜,银行机构总数达19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85.3亿元、901.8亿元,分别增长16%、15.4%。
政务服务创新“分段审批”“容缺勘验”模式,16个项目“多证连发”,103个事项“一窗受理”,305个事项“全省通办”,93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布设基层,190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全区惠企政策“一口集成、免申即享”,市场主体达到12.3万户。
坚持把服务企业、助企纾困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出台助企纾困11条政策,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完善帮包企业服务机制,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12.38亿元,发放助企纾困专项贷款、创业担保贷款8.44亿元,办理中小企业贷款延期274亿元,在战“疫”大考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七个聚焦”推进现代化新莱芜建设实现新突破 01-06
济莱高铁开通运营 莱芜区迎来“高铁时代” 01-04
莱芜区纪委监委机关全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 12-30
莱芜区2条河道入选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12-28
莱芜区:用好衔接资金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