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10000418859XL/2022-0123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组配分类: | 省政协提案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22-08-18 |
孔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济南百年上新街进行开发保护的建议》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会同市中区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历史文物保护方面。上新街形成于民国初年,距今已有约百年历史,是我市历史原貌保存较好的一条历史街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新街的保护利用工作,部分老建筑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万字会旧址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朱桂山故居(上新街108号传统民居)被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园被公布为市中区登记文物。上新街46、48、50、52、54号等13处传统民居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方荣翔故居(上新街120号)、上新街25号、42号、62号、106号传统民居及上新街49号近现代建筑被列入济南市历史建筑普查名录。
(二)街区规划策划方面。从2021年开始,我市启动了上新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是市中区首批旧区改造类城市更新项目,有助于提高地区能级和城市形象、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济南“中优”战略顺利实施。项目涉及征收606户、约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49户、非住宅57户,是全市首批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并对接国开行贷款的项目。市中区形成了《上新街片区规划策划与城市设计》初步方案,市“中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方案已开展多轮联审,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初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统筹考虑该片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及名人故居等老建筑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意义,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方式推动城市更新。二是提升街巷交通品质,保留上新街、徐家花园街、南新街三条街巷,规划打通南部两条道路,规划挖潜停车位。三是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结合给水管道完善市政消火栓系统、污水管道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将电力、燃气、暖气逐步改造入地,架空线路改造入地,通信管线进行入地敷设等。四是推动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同时做好植物景观、道路铺装、夜景亮化等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建议,我市大力推进上新街片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编制完成并审批通过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桂山故居(上新街108号传统民居)的修缮保护方案。目前,正在加紧推进上新街片区的征收与改造工作。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制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征收后各类历史保护资源的管理单位和管理措施,高标准、精细化开展该片区城市更新工作:一是对现有文化资源(包括文保建筑、历史建筑、老井盖、古井、标志标牌等)、老树逐项登记造册;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张贴公告,明确违法责任,增强警示作用;三是对已征收的历史建筑(院落)通过加强巡查、安装监控、设立围挡等方式进行保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破坏。同时,妥善保存已拆卸和将要拆卸的旧砖、旧瓦及其他历史物件。四是对上新街的方荣翔、马清宗等名人故居以及其它老建筑,择优推荐公布为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在上新街房屋征收工作全部完成后,将对老建筑统一开展修缮保护。
(二)做好合理利用工作。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名人故居、老建筑的合理利用。片区内知名院落、名人故居等历史文保建筑将与后期导入产业相结合,打造底蕴与新潮相结合的街区。根据您的建议,名人故居将挂牌介绍展示名人事迹,并通过建设纪念馆等方式免费对外开放。积极通过重点文物建筑的图文记录和VR数字化建设等途径进行传播推广,通过重大节日、节气的多种宣传活动讲好历史故事,实现新与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老街注入活力,提高老街区的知名度和历史文化影响力。
计划将街区分为国潮复兴、景园印象、文化博物、文艺新生、文创办公、康养福利等产业类型,并结合现状打造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在上新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完成以后,对上新街与南新街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统一进行策划宣传,将南新街的舒同、晁哲甫、李予昂、老舍、张志、黑伯龙等名人故居与上新街的老建筑结合起来,联合编制旅游线路或旅游指南,通过各类新闻媒体、自媒体等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形成较大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带动两条街区的各项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