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莱芜高新区签约过亿元项目14个,总投资过百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227万美元,增长88.6%,实际到位内资50多亿元。该区作为济南市东强战略的重要产业区,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打好“服务牌” 注满企业发展“助推剂”
去年,莱芜高新区与华涛药业达成合作协议,引进中药配方颗粒项目。该项目计划在莱芜高新区总投资13.76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中药配方颗粒1万吨、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将对高新区医药产业发展起到极强的带动作用。莱芜高新区提前备好课,靠上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入驻项目的需求。“我们提前寻找了能接入工业蒸汽的合适厂房,之后才与华涛药业进行深入的洽谈,赢得了客商的认可,坚定了到莱芜高新区投资的决心。”莱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薛寒冰介绍说。
围绕调动现有企业以商招商的积极性,莱芜高新区强化企业服务,通过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网格化”服务等多种服务,助推企业发展,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莱芜高新区开展“送检进企业”活动,积极联络山东宏葵医学检验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等核酸检测单位,在维达纸业(山东)有限公司、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莱芜环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6家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外资企业设立了核酸检测点,确保了所有外资企业1252名员工应检尽检,防疫生产两不误。莱芜高新区还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小组进行“网格化”服务,把优良服务转化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剂”,吸引海内外企业家到莱芜高新区投资兴业。
打好“优选牌” 唱好招商引智“重头戏”
莱芜高新区在招商过程中,重在“优选”引进实力雄厚、口碑好的项目。经过积极工作,莱芜高新区引入了济南市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该基金主要投向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创新实践。它的设立开辟了济南市利用外资的新渠道和新路径,将有效推动贸易、投资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同时,为莱芜高新区招商引资开拓了新思路。
除了“选优”,莱芜高新区在招商过程中还“拒劣”。6月9日下午,莱芜高新区投资促进部的工作人员谢绝了前来投资的某项目客户。据了解,这个项目投产后年税收8000万元,经济效益很可观,但是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喷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这样的项目,我们把关很严,绝不能贪一时之功,让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入区。”莱芜高新区投资促进部部长李涛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莱芜高新区主动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择商选资,把项目引进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打好“创新牌” 蓄足创新创业“新活水”
莱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围绕提升“双招双引”实效,通过搭建平台、设立载体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莱芜高新区在济南药谷片区未来创业广场设立离岸孵化器以来,借力先进地区创新创业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离岸孵化器已经吸引山东首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山东万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引进了一批博士后、博士等高精尖人才。”离岸孵化器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驻的企业可以在孵化器内搞研发,在孵化器外生产经营,实现了研发与产业空间上的分离,有效缩短了专家办公与项目落地之间的距离,解决了莱芜高新区招引新项目的关键“痛点”。
同时,莱芜高新区将继续打造创新平台,着力破解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增长模式,向开发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软资源的新型增长模式发力,“筑巢引凤”,大力引进总部经济园区,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莱芜高新区“惠企大礼包”为企业送春风 06-01
莱芜高新区开展“送检进企业”活动 05-13
莱芜高新区去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41% 02-23
莱芜高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 12-27
莱芜高新区跨境电商货物首次搭上欧亚班列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