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起步区加快安置片区建设圆群众“安居梦”
        发布日期:2022-05-03 08:44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次 字体:【

        初春三月,从空中俯瞰起步区大桥片区,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整齐排列。将镜头推进,小区内的漫步道、篮球场、体育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尽收眼底……

        提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的安置房,无论是建设者、见证者,还是拆迁居民,都会不自觉地先说上一句“这房子很好的,比一般的商品房标准都高”。

        标准“高”在哪?从看得见的品牌瓷砖、三玻两腔玻璃,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透水路面等,起步区12处安置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交出答卷。

        标准高! 达到商品房标配 回迁群众可“拎包入住”

        “你看看人家把地砖都给铺好了,连厨房和卫生间也都装好了,到时候咱买点家具就能住进来啦。”

        “以前家里11口人住在一起挤挤巴巴的,以后就宽敞了,过上城里人生活了。”

        ……

        前不久,大桥街道办事处组织村民代表到西安置区参观,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目前,在起步区内共规划安置区12处,已开工11处,累计启动总建筑面积约547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任务,其中,23万平方米具备交付条件,300多万平方米正在加快推进施工建设。

        近日,我们来到大桥安置西区实地探访,看到安置房已基本满足交付条件,卫生间及厨房的瓷砖早已铺好,水、电、气、热、网络等基础配套全部配齐,房间内马桶、太阳能、橱柜等居家设施一应俱全。“你可能看不出来,安置房采用的是三玻两腔的玻璃,一下就提升了室内保温、隔音效果和安置房整体品质。”起步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住建处工作人员告诉介绍。

        起步区安置房的“高标准”体现在各方面。

        据介绍,在安置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施工全过程中,起步区积极落实“六个城市”建设要求,通过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应用、海绵城市设计,开展安置区文化主题景观专项方案设计,致力于打造绿色、节水、宜居社区。起步区的安置房在公共配套、能源利用、环境塑造等方面都超过一般的商品房水准。

        按照“绿建二星+亮点”标准建设,起步区还在安置片区系统谋划布局15分钟便捷社区生活圈,高品质配套教育、医疗、养老、综合服务设施。其中,大桥安置房西区内,幼儿园、体育馆主体结构已封顶。

        “体育馆项目以为大桥组团安置西区居民提供健身场所为主,举办群众性健身赛事为辅,集群众体育、比赛、娱乐、社会团体集会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棋牌、舞蹈、瑜伽、跆拳道、健身、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种娱乐活动场地,为居民提供多样的体育活动设施,服务更为亲民,更‘接地气’。”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介绍。

        甜水村村民袁先生亲眼见证了老家拆迁,又看着新家一点点建起来,感到非常振奋。“以前俺村里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现在展现在眼前的是崭新的高楼。听说一楼还有一条商业街,以后吃完饭下楼遛弯走走逛逛,孩子还能在家门口上学,生活一下变了样呢。”

        速度快! 工程跟时间赛跑 让群众早日搬进新房

        过去一年多,起步区各安置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全区规划的12处安置项目,已启动11处;全年110万平方米、110余栋安置房主体封顶;大桥安置西区一期项目即将交付,其他项目均按计划快速推进……安置项目建设呈现出“起步速度”。

        在安置房建设中,在确保工程质量过硬的前提下,起步区安置项目各参建单位开启建设“加速度”,加大人力、机械投入力度,积极克服项目建设的各项困难和制约因素,全年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争取让拆迁居民早日搬进新居。

        其间,各街道为安置区建设积极做好属地管理工作,履行民主决策程序,项目建设接受村民监督,充分征求和尊重村民意见,尤其是涉及项目征迁、属地关系协调、相关手续办理等方面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3月24日,在崔寨安置一区项目施工现场,一栋栋高楼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周围现代化商业圈完美融合。放眼整个崔寨安置片区建设工地,纷纷抢抓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加班加点,展现出了惊人速度。

        按照计划,今年起步区将再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安置房,封顶70万平方米,具备交付条件50万平方米。

        聚民意! 参与家园建设 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城市因人而建,为百姓所享。安置房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心。

        在整个安置房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起步区注重“让群众参与家园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小区规划设计、设施配套、绿化标准等方面听取民意。

        比如,今年3月,崔寨街道组织村民代表到样板间进行参观,实地观摩室内装修选材、用材情况,确保群众充分享有对回迁安置房建设使用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在孙耿街道,群众的“满意之声”折射出起步区在安置工作中所做的努力。

        孙耿街道七村整合安置区项目,本次拆迁安置地七村村民,过去住在垃圾处理厂附近,受垃圾场异味困扰多年。相关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百姓期盼,将垃圾场周边村庄搬迁作为第一批重点工程之一,积极协调,推动垃圾场周边村庄拆迁的启动。

        “原来我们村距离垃圾场较近,每逢刮西南风或者阴天的时候,就会有难闻的味道。现在拆迁了,以后社区里的配套设施很完善,孩子上学、老人娱乐都很方便。大家都盼着早日上楼呢!”孙耿街道王兴村党支部书记燕玉洁说。在起步区每个安置区,周边都有相应的生活配套和就业配套,居民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到安置区项目工作的村民大多数是还有劳动能力的中老年人,干一些保洁、安保的工作,到工地工作每天还能有百八十块的收入。”燕玉洁介绍。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要求,起步区建设者们将继续用“起步速度”“起步质量”建设“未来希望之城”,让更多市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编辑:张婉莹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