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9日下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轮新冠疫情给我市民营企业带来了较大冲击,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后,市民营经济局有序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深入中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在了解企业经营困难和政策诉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助力民营企业复工达产行动方案,共包括5个方面16项具体措施。
帮助18家民营企业实现融资4.62亿元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难题。市民营经济局通过搭平台、育首贷、建联盟等一系列举措,全力帮助民企翻越融资难、融资贵这座“高山”。新闻发布会上,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文军表示,在强化金融支持方面,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管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组织相关银行和有贷款需求的民营企业召开政银企对接会,撬动银行提高民营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面和贷款额度,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捷化和获贷率。筛选100家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银行贷款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建立首贷企业培育库,因企施策、台账管理。通过引导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银担合作等措施,提高企业首贷获得率,增强企业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建设“e惠企”云平台,研发“智慧融资”模块,利用数据增信、担保增信、政策增信等方式撬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力度。目前,通过“智慧融资”模块风险评估模型筛选的企业被银行采纳的比例达90%;原先不符合银行贷款要求,通过政府数据增信后,重新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平均值增加33%;授信额度平均提升约8%。创新推出首贷“1234”模式。通过深化政银企合作、使用政府性融资担保优惠费率、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引入银行竞价机制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最低利率信贷产品。在前期第一批试点中,成功助力51家小微企业获得首贷,总授信额度6540余万元。组建济南民营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实行“四资并举、五方联动”,开展系列精准对接活动,打造“产融赋能”品牌,举办活动45场,帮助18家企业实现融资4.62亿元,组织线上银企对接,授信融资额度2.1亿元,有效纾解了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此外,还推动保险公司研发新产品,为民营企业员工提供公益防疫险。对初次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员工,造成的身故、残疾,每人最高赔付15万元,支持民企抗疫情谋发展,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310多家企业联系电商平台销售额440多万元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地场所封闭管理,线下物流受阻,很多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市场开拓受限、产品滞销的困境。针对这一现状,在助力市场拓展方面,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借助电商平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全力对接当前的数字经济、电商直播、跨境电商等新经济、新消费、新业态,为企业提供公益直播带货服务,助力企业线上直播和产品销售。
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调整思路,整合资源,积极发挥电商优势,联合有关电商企业,面向全市民营企业进行直播电商培训,为企业提供公益直播带货服务。免费开设“直播带货云课堂”,助力企业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同时,针对有线上销售需求的民营企业,围绕开设店铺、聚集人气等方面“一企一策”定制线上运营方案,助力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截至目前,已有济南及外地310多家企业联系电商平台,72家开展义务合作,销售额440多万元,帮助31家企业制定方案,为29家企业培训直播人员55名。
为300家民营企业每家配备1名“首席服务专员”
程文军表示,市民营经济局自组建以来,经过3年的探索和努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为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在精准服务方面,主要是组建了三支力量。建立联系行业协会商会“五个一”工作机制,筛选17家重点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常态化联系,市民营经济局不定期到协会商会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所需所盼,全力帮助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诉求,定期组织召开重点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通报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商会平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以300家骨干民营企业、成长型民营企业、潜力初创民营企业为重点,为每家民营企业配备一名“首席服务专员”,由市区两级民营经济工作部门工作人员担任。“首席服务专员”与企业开展常态化联系,进行“一对一”帮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整合服务资源和人员力量,在民营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双创基地,以及活跃度较高的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民营企业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人才、市场、管理、咨询等服务,帮助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难题,汇总上报民营企业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多方帮扶制造业企业 04-27
济南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全省唯一 04-15
我市制定11条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勇攀高峰 01-21
济南小微企业七成经营状况良好 01-19
山东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