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济南造”在北京冬奥会上翩翩起舞
        发布日期:2022-02-12 08:17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信息来源: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次 字体:【

        目前,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进行,冬奥赛场成了世界的焦点。

        众多中国企业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展现出不俗的科技实力,其中也不乏济南企业的身影。

        小到做工精细的易拉罐、消杀湿巾,大到“冰丝带”等场馆的钢材和制冰设备,以及中国首款雪蜡车使用的抗冻抗冲击新材料……冬奥会进行期间,走访济南多个开发区了解到,济南企业能够站上世界舞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济南支持创新的十年磨一剑。

        与此同时,这次在冬奥会赛场的亮相,也让更多济南企业乘势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冬奥赛场 济南尽显科技之光

        2月8日,位于济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企业科华赛邦,年后刚刚开工不久,执行总经理李晓宇难掩内心的骄傲,“早上看新闻,参加冬奥会的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中国首台雪蜡车,说这是看到过的最好的车!”

        2020年11月,山东接到国家体育总局交办的研制冬奥会雪蜡车项目的任务后,当即牵头集结了十余家单位展开技术攻关,科华赛邦作为其中唯一一家新材料领域的公司,承接了雪蜡车超低温保险杠、踏步专项的开发。历经5个月、近百次的配方调试、实验测试,其自主开发的超低温高抗冲复合材料可满足-55℃环境的使用。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冰丝带”北京冬奥会场馆已连续多个比赛日传出佳绩,外界称赞:“最快的冰”果然名不虚传!而这里的部分制冷设备正是来自于济南的企业神舟制冷。

        “我们参与了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的制冷项目,其中国家速滑馆又被称为‘冰丝带’,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神舟制冷山东中心总监庞成兵介绍说,过去都是芬兰、奥地利、加拿大的设备占据市场,“这在国内是一次突破!”

        此外,平阴经济开发区的企业玫德集团还为包括“冰丝带”等比赛场馆、石景山首钢滑雪大跳台等提供了沟槽管件、玛钢管件等实力产品,搭建起了冬奥会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科技不仅在于“大件”,还在于细微之处。运动员休息时,随手拿起的一罐可乐,200毫升的“迷你罐”正是出自济南企业联合制罐的生产线;运动员进出赛场的消杀过程中,一包酒精湿巾,或许就是济南企业“润荷”“顺清柔”的商标。

        抓住机遇 共享冬奥经济红利

        李晓宇说,开工这两天,迎接最多的造访者就是各路媒体,“像我们专研技术的企业,很少高调地宣传自己,但这次一下子就成了焦点。”他也欣喜地预测,参与冬奥会带来的这份名气,对企业未来在行业内的市场拓展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于神舟制冷而言,冬奥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来得远比想象中快,庞成兵介绍,他们已经有两笔大订单是依托了冬奥会的强大背书,其中有一单还是来自国外。

        “外贸部门的同事在与保加利亚谈项目合作时,向客户推介了冰丝带的同款制冷设备,对方问有没有案例,我们就列举了冬奥会的合作项目。”庞成兵说,有了参与冬奥会的经历,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就更加有底气了,“冬奥会就是最高标准,说明我们的技术经受住了考验。”

        随着冬奥会的举行,冰雪经济即将在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参与冬奥会为契机,这些济南企业也快速驶入了一条新赛道。

        科华赛邦的超低温复合新材料已经用在了滑雪头盔、滑雪板等冰雪运动的产品上。

        神舟制冷则在二氧化碳制冷领域更具话语权,除了冷链物流等业务,去年还承接了北京燕山体育场项目。

        正如联合制罐的总经理马弘所比喻的,参与冬奥会就像是一次大考,“供应要得很急,不能有任何疏忽。”润荷的总经理史晓贤在采访中也提到,公司在去年腊月二十二接到冬奥会的紧急补充订单,团队加班两天一夜进行生产,除夕一早准时送到了北京。

        正是经受住了冬奥会的考验,马弘介绍,他们与客户的黏性更高了。史晓贤也感慨道,济南走出去的“润荷”品牌,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供应服务都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创新引领 助力济企走出国门

        马弘拿着手里的“迷你罐”告诉我们,就算是做包装行业,也是靠不断创新。联合制罐现在是北方地区品种最全、产能最大的金属包装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330ml、475ml、500ml、SLEEK系列等多品种、柔性化生产模式,而且未来还要投入亿元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创新研发。

        与“润荷”一起亮相冬奥会的另一款酒精湿巾“顺清柔”,来自槐荫经济开发区的永芳公司,副总经理范思伟介绍,2020年疫情开始后,他们是最早一批投产酒精湿巾的企业,随着后来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公司当即联合山东大学的团队,以酒精为基础研发出了自己独有的“配方”,“实验条件下,这款酒精湿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到了99.9%。”

        济南参与冬奥会的企业中,已知的位于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就有4家。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郎咸颖说,这些企业能够站上世界舞台并非偶然,“企业自己努力,政府也要做好服务,从企业落地起,守护企业的成长,守望企业的发展。”此前,济南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22项政策措施,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创新,在济南已成为一种风尚。2月7日,虎年首个工作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发出了“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的动员令。2月9日,济南市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紧扣省委“十大创新”任务要求,提出了济南的“12项改革创新行动”。

        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济南企业走向更大的舞台。

        编辑:张婉莹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