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公安局莱芜区分局坚决贯彻落实“黄河安澜·生态警务”部署要求,坚持把生态警务作为政治使命、历史责任、公安担当,全区形成“党政领导、公安主力、部门联动、群防群治、全域布局、数字赋能”生态格局。
借势借力,高层次规划谋划
莱芜地处齐鲁腹地,山林多、水域广、矿产丰,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特点。
“从淄博过来旅游,在湖上坐船时还能看到公安的巡逻艇在巡逻,就觉得安全感满满。”假期时,淄博游客对莱芜公安的水上巡逻禁不住点赞。
据了解,自今年8月8日启动水上巡逻以来,雪野派出所每天上、下午2个时段都会派出巡逻艇开展2次水上巡逻活动。这正是莱芜分局学深学透“黄河安澜·生态警务”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
莱芜分局积极推动将“黄河安澜·生态警务”上升为党政工程,纳入平安莱芜总体规划。“区里成立书记、区长双牵头的领导小组,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并以“两办”名义下发15条措施,党委先后6次专题研究,制发方案。”莱芜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兼生态警长赵锋介绍说。
莱芜分局建立起局长、派出所所长任“生态警长”的“1+21”工作体系和“所队主战、警种支撑”工作机制,创新“金盾护航”模式,全区生态要素划分1055个网格,积极推动“网格”“警格”融合,凝聚生态共治合力,保护了汶河等流域生态安全。
一体共治,高质量守山护水
9月18日上午,“黄河安澜·生态警务”山东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联建工作站授牌仪式在莱芜雪野通用机场成功举行,至此,雪野派出所成为全区第一个拥有水、陆、空立体巡防体系的派出所,变“静态警务”为“动态警务”,最大限度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
“景中有警,警随景动”。雪野风景区集山、水、林为一体,雪野湖是省会50公里圈最大水面,济莱高铁贯穿而过,纳入省委“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和市委“两河两湖”发展战略。“我们秉持‘把景区当家园、把游客当家人’理念,建立环湖警务室,推行‘旅游警情不过夜、游客行程零延误’警务机制,布建‘平安驿站’13处、防溺水‘安莱屋’11处、感知设备73处,靠前服务、联盟救援,警情、投诉下降35%以上。”雪野派出所所长胡长青介绍道。
今年以来,雪野派出所成立公安水上巡逻队,整合社会船只20艘,联合机场组建警航队、无人机编队,联合涉湖行业组建“1+2+3+N”警务队10支,联合沿湖村居组建巡湖联防队16支,划定常巡线路12条,构建起“上联下通、环抱合围、专群一体”生态守护格局。
绿水常在,青山不老。莱芜分局发挥全市唯一森警大队作用,摸清全区15个涉林行业基础信息,创新红旗岗哨模式,布建林间哨56处,破涉林案件36起,打击48人,先后推出汶河哨、老魏护林站等群防群治品牌,全力维护森林安全。
打巡同步,高标准整砂治石
9月27日,莱芜分局会同森林警察支队成功侦破一起非法占用林地盗采砂石案件,打掉一个以发展农业养殖为幌子、大肆破坏林地并盗采砂石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7人,涉案价值500余万元,为本年度守护“黄河安澜·生态警务”打防并举再添战果。
今年以来,莱芜分局成立联合执法领导小组,从公安、自然资源、交通、水务等12部门抽调30人组建联合执法大队,纳入分局“打击一体化”格局和平安一号“风雷行动”。同时,加强与环保、自然资源、检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合作备忘录,行刑衔接、联勤联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莱芜分局针对砂石资源实行扎口运营管理,采取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措施,打掉非法采矿团伙5个,打击犯罪嫌疑人133人,经验做法被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安厅调研推介,被授予“全省生态环境行刑司法衔接突出集体”。
编辑:吴晓璐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莱芜区:高效审批畅通助企纾困“绿色通道” 12-05
莱芜区行政复议发案率、纠错率实现双下降 12-02
莱芜区“第一书记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 11-28
莱芜区多措并举激发就业活力 11-25
莱芜区“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