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周两三列,如今一天两三列,这是近年来济南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数量的细微改变,最终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从1列到累计1000列用了近四年时间,而从1000列到2000列只用了一年四个月。
“巨大变化的背后是济南口岸营商环境的改善,通关效率的快速提升。”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众所周知,中欧班列、外贸进出口要想发展快,快速便捷地通关至关重要,泉城海关为此做了诸多创新,创造了多个“首票”。
2021年,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这年4月,山东省首批搭乘中欧班列出口的电商货物,采用9710模式从济南顺利始发开往德国;7月份,采用9810模式下的跨境电商货物,再次搭乘济南中欧班列发往欧洲。 至此,跨境电商B2B出口两种主要模式,济南中欧班列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均成功试水,有力促进济南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中欧班列相当于为我们开拓欧亚市场打通了一条新的国际物流通道。”总部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的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说。 在这一过程中,泉城海关落实海关总署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相关措施,出台优先查验等惠企措施,安排专人专岗对接该项业务,帮助企业快速办理备案登记、报关、放行、转关等通关手续。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济南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1.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绩企业达到314家;今年前8个月,济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34.8亿元,增长31.2%,增速均高于平均增速。 “班列+跨境电商”只是近年来济南改善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口岸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再比如“班列+冷链”,2021年9月,一列搭载50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济南董家铁路国际货运中心出发。 “这列火车与普通班列不同,里面载有冷冻水果、冻鱼等货物共计1039吨,货值约2200万元。”负责济南中欧班列运营的山东高速国储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济南海关关区发出的首列冷链中欧班列。 显然,海关支持的济南中欧班列创新,为省会城市圈及周边地区农牧业和生鲜产品进出口,打通了一条高效快捷的国际冷链物流大通道。于是人们今年看到,除了济南及周边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还有越来越多欧亚优质农副产品通过中欧班列来到济南,丰富老百姓的餐桌。 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升级不仅帮助济南中欧班列拓展了货源范围,还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助力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比如泉城海关帮助中欧班列货物开通转关模式,在济南办理出口海关手续后,运往出境地,出境地海关在监管时放行即可,不需要再走一遍海关手续。 再比如开通“铁路快速通关”模式。2021年9月,山东首票采用该模式的中欧班列从济南出发,运载着汽车轮毂经二连浩特口岸离境,最终抵达俄罗斯沃尔西诺。这些产品在济南董家铁路国际货运中心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已完成了通关验放手续。 据了解,“铁路快速通关”模式是海关总署为进一步畅通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提高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转关运输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推出的一项重要惠企举措。 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下,实现海关、铁路、运营企业数据互通,三方协作共同监管,海关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实现对铁路列车所载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监管,无需运营企业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 由于济南是内陆城市,不靠海,外贸曾一直是短板,然而在过去一年中,济南正通过应用“铁海E通”系统,补上这个短板。今年8月,“铁海E通”系统在济南董家铁路国际货运中心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实现常态化运行。 泉城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无缝对接青岛海关信息系统,帮助济南本地企业实现属地报关、属地放行、抵港直装,提升班列货物通关放行效率,拉动内陆港出口转关业务增长。 此外,他们还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推广“海铁多式联运+综保区提还箱点”模式,相比以往在港口通过陆运重箱提货至济南,卸货完成后再次陆运至港口集装箱还箱点的操作模式,节省作业时间2—3天,节约物流成本30%以上,有效满足了济南及周边出口客户就近取箱需求。 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发展中欧班列,有助于济南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协调海关,不断提升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济南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泉城海关关长杨炳文表示,中欧班列快速发展为济南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山东省乃至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发挥属地海关职能,更好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内陆港与自贸试验区联动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继续推动济南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杨炳文说,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编辑:杨凯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济南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 08-27
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到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 08-24
济南中欧班列前两月开行数量大涨85.7%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