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以“山东省济南市‘加减并重’,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开工”为题向全国推广。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发专题报道:《营商环境调查——告别审批“马拉松”》,为济南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叫好。
案例源自今年7月26日,济南市出台《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国率先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改革。
拿地即开工是指:企业按照自愿申请、承诺守信为前提,通过分类审批,实行容缺受理,确保工业项目从取得使用土地批准文件到获取施工许可证为止,政府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拿地即开工”以制度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通过“减审批、并环节、优流程、缩时限、强服务、重事后、一平台”等举措,着力做两个“减法”和两个“加法”,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的“环节多、前置条件多、时间长”等突出问题,压缩建设项目落地时间。
一、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一是改进审批模式。由所有类型建设项目按照一个流程办理审批,改为实行分类审批,避免“一刀切”。二是精减审批环节。将原来项目开工前的立项、工程规划、施工图联审、施工许可4个审批阶段,整合简化为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施工许可2个主要阶段。设计方案实行联合审查方式,同时将消防、人防设计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查,由纸质材料审查方式改为数据化审图。三是完善审批机制。建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人防审核、消防审核、施工许可证核发等手续同步受理、依次发证的工作机制。将施工许可证核发改为形式审查,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安全施工措施备案、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备案合并办理。明确对社会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可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不再强制要求进行招投标。
二、在审批时间上做减法。一是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对29个审批服务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减少项目开工前的前置条件。二是实行区域综合评价评估制度。在各功能区、开发区和连片开发区域,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雷电灾害评价、节能评估、文物考古调查勘探、交通影响评价、泉水影响评价等9个评价评估事项,实行区域综合评价评估,评估成果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共用。变建设单位“逐一”编报,为按区域 “统一”编报。三是“全链条”下放审批权。向主城区6个区下放审批管理权限,实行在哪一层级立项,项目后续报批所有手续就在哪一级“全链条”完成,进一步减层级、压时限。四是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同步实施多评合一、联合测绘、施工图联合审查、联合勘验、联合验收等,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
三、在监管创新上做加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从重前置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协同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和监管方式创新。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对经发现存在承诺不兑现或弄虚作假等行为并查实的,采取整改、撤销许可或禁止选择告知承诺制的惩戒,记入企业和个人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降低信用等级,确保告知承诺制度落实到位,推动政府部门管理真正转向宽进严管。
四、在审批服务上做加法。强化前期咨询服务,在项目尚未进入正式审批程序前,采取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超前精准服务和专业化指导,便于做好审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由各部门分别受理审批,改为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窗口受理、统一编码分发、统一办理出件、统一监督管理。改革前,申请材料多达375个。改革后,均采取“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方式,申请材料大幅度减少到50个以下。
《经济半小时》 20181210 营商环境调查 告别审批“马拉松”视频:http://tv.cctv.com/2018/12/10/VIDE5hoVaFx2pauhRyT6T6vx181210.shtml
- 热点推荐
- 相关阅读
探寻“幸福济南”密码:改革动力澎湃 增进群众福祉 10-08
改革,让济南焕发出勃勃生机 10-03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集中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等会议精神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