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掠影
        小村脱贫记:村民当起“主播”,电商直播助力粉皮销量翻
        发布日期:2021-02-07 10:40 信息来源:新时报
        信息来源:济南市扶贫办
        浏览次数:次 字体:【

          2月5日,南部山区高而办事处南邱村的粉皮加工厂已经连续运转了一整天,因年底订单增多,粉皮加工厂实行两班倒,人休息机器不停地生产地瓜粉皮。得益于粉皮生产机械的升级换代,粉皮加工厂的产能从原先一天400多斤激增到6000斤,工人也从10余人变成了只需6人操作。“以前产能不足,订单不敢多接,如今随着产能的提升,我们能多接订单了,还借助电商直播促进销量,效益也直线攀升。”南邱村党支部书记江玉东说。

          南邱村粉皮加工厂在村委会院内,处在村南山的半腰位置,站在山脚,远远就能听到机械运转的声音,那也是南邱村乡村振兴的发展“强音”。

          5日上午,新时报记者在粉皮加工厂内看到,厂内共有6位工人,分工合作,整个生产流程规范有序。据了解,粉皮加工先经地瓜粉加泉水制成芡糊,再放入自动化粉皮加工机器,经过定型、挂皮、上蒸箱、冷却……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纯正地瓜粉皮便制作而成。

          52岁的刘庆莲是粉皮加工厂的老员工,也是本村人。四年前,她主要是外出务工,干一些园林绿化的工作,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而且稳定,收入也从一个月2000多变成了3000多。她还入股了村集体企业,每年都能领到分红,幸福指数成倍提升。2017年,南邱村建起了粉皮加工厂,不少村民像刘庆莲一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用早起,时间自由,离家近,还有空照顾孩子和老人。”她对于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2020年5月,为了促进乡村振兴,南邱村成立山东省内首家集体性质的乡村振兴企业——济南市南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首批123名村民“入股”成为股东,2020年实现每名村民股东分红1000元。目前,南邱村420名村民全部入股公司,成为股东。

          “刚开始村里建厂,还有不少人不同意,多数村民觉得有风险,不愿承担风险。为了顺利把工厂办起来,村支部领办企业,先把风险承担起来,同时积极申请扶贫资金。”济南市南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志帅说。南邱村有做粉皮的传统,并只用村内泉水加工,得名“泉水粉皮”,利用这个基础,该公司把“南邱村”注册成了商标,在产品包装上清楚地标注着:第一书记扶贫产品。“有完备的手续,南邱村的‘泉水粉皮’可以销售到各大商场、超市。”

          此外,南邱村借助“互联网+”,积极打造本土化“直播电商平台”,成立“泉乡云播”南部山区扶贫助农电商平台,村民当起“主播”,线上推销自家的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年关粉皮订单量猛增。“年底订单较多,我们最近赶了4批订单,工人加班加点,熬了三个通宵,生产了3000箱左右。接下来我们更要开足马力,继续加油。”陈志帅说。粉皮加工产能的提高,也让南邱村有了更多致富的想法。“节后,我们计划组织召开‘泉水粉皮’招商会,让南邱村‘泉水粉皮’走出去,成为济南市的名特农产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